当选中央委员时,没有人知道他已牺牲近两年
1945年
在党的七大上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
陈潭秋
被选举为中央委员
然而没有人知道
此时距离陈潭秋的牺牲
已经过了一年零九月
1896年
陈潭秋出生在湖北黄冈县
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他从小喜欢读书
成绩很好
二十岁时考入
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从此他开始接触西方思想
了解西方文化
宣传马克思主义
陈潭秋也是中国第一批
接触马列主义思想的人之一
1919年夏
陈潭秋在同班同学的介绍下
结识了董必武
董必武曾这样回忆陈潭秋:
“他为人正直 思想进步
我们一起畅所欲言
互相交流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畅谈如何改造中国
走向新民主的抱负
同时还提出了
一些开展革命的活动
如办报纸、办学校等方式
传播马克思主义”
大学毕业后
陈潭秋担任湖北人民通讯社记者
兼任武汉中学英语教员
1920年
陈潭秋和董必武
在武汉建立共产主义早期组织
创办了《武汉星期评论》等刊物
宣传新思想
1921年7月
陈潭秋作为武汉代表
参加了中共一大
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陈潭秋开始为党的事业
四处奔波
在工人学生运动
“二七”大罢工、支援北伐
南昌起义等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这是一封
陈潭秋于1933年2月
写给他的三哥、六哥的家书
现在这封家书
作为国家一级文物
珍藏在湖北省博物馆
“我始终是萍踪浪迹
行止不定的人”
在家书中
陈潭秋表达了
对母亲的深深歉意:
“老母去世的消息
我也早已听闻……
反可怜老人去世迟了几年
如果早几年免受诸多苦难啊!”
这封钢笔书写的家书
共500余字
字里行间
既饱含了陈潭秋对家人的牵挂
更体现了陈潭秋投身革命
报国为民的大义
读来令人感动不已
我就不能走”
红军长征后
陈潭秋留在了中央苏区
在白色恐怖之下
坚持游击战争
1935年2月
陈潭秋在闽西突围战中
不慎掉下了山崖
这一摔使得这一位
在枪林弹雨中毫不畏惧的
无产阶级战士
失去了右耳的一块
1939年7月
在赴苏联代表中国共产党
出席了共产国际会议之后
陈潭秋化名为徐杰
与毛泽东的胞弟
毛泽民、林基路等人一起
领导新疆党员和群众开展斗争
同时
他加强对党员的政治教育
开展整风学习和革命气节教育
增强了在新疆工作的共产党员
争取革命胜利的勇气和信心
在蒋介石的威逼利诱之下
盛世才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
投靠了蒋介石集团
于是在新疆的中共党员
就成了盛世才手中的投名状
盛世才和蒋介石的合作
正式公开后
他开始制造口实
逮捕杀害了一大批进步人士
由于当时国共矛盾的加深
直接回延安
已经是不可能了
于是陈潭秋和大家商议后
决定分三批撤到苏联
然后再找机会转机回延安
1942年夏
党中央同意
在新疆工作的共产党员
全部撤离
陈潭秋把自己列入最后一批
并表示:
“只要还有一个同志
我就不能走”
已经牺牲一年零九月
在狱中
敌人连续数十天严刑逼供
“压大杠”“坐飞机”“站火炭”等酷刑
都未能让陈潭秋屈服
威逼无效
敌人开始利诱
劝他投降
陈潭秋厉声斥骂
毫不动摇
他坚定的意志和凛然的正气
使得卒役敬佩:
“你们共产党员亚克西!”
1943年9月27日深夜
陈潭秋与毛泽民、林基路三人
在监狱中被秘密杀害
陈潭秋时年47岁
由于处在战争环境中
消息隔绝
陈潭秋的牺牲
一直不为人所知
所以在一年9个月之后
陈潭秋在中共七大上
仍然被选举为中共中央委员
当时的中共七大代表们
不会想到
陈潭秋已经为自己的理想和事业
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得知陈潭秋牺牲的消息后
董必武悲痛万分
他亲手写下悼词:
“战友音容永世违
平生业绩有光辉
如闻声欬精神振
展诵遗篇识所归”
新中国成立后
陈潭秋的遗骨
被安葬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市南郊烈士陵园
墓碑上
是他的革命引路人兼挚友董必武
亲笔题写的“陈潭秋烈士之墓”
陈潭秋毕生忠于共产主义事业
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
始终站在革命最危险的地方
他曾说
“我死后要化作一抔黄土
铺在通向胜利的路上”
来源:CCTV国家记忆
责编:姚润萍
编审:陈卫平 陈竞超